查看原文
其他

从无障碍设计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设计师

使用Humaaans插图资源,来自Pablo Stanley




大家好,我叫夏冰莹。18个月前,我加入谷歌的安卓团队,成为史上第一名安卓无障碍设计主管(Android Accessibility Design Lead)。
你可能会以为,我一定有过硬的无障碍相关资质和经验,才能被赋予如此重任,负责为全球近30亿台安卓设备提供无障碍友善的体验。
实际上,我当时对无障碍设计的理解,除了最基本的色彩对比度和按钮尺寸要求之外,几乎为零。我唯一的资质恐怕就只有对社会公益和弱势用户群体的热枕(也是我从学生时代起就有的兴趣)。
不幸的是,当时安卓团队已经找不到比我这个只有鸡血没有实力的菜鸟更有资格的人了。从这里你就能看出,即便是在谷歌这样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无障碍的资源也是极度匮乏的

问一下科技界的任何一个人,十有八九都会说“当然,信息无障碍很重要,我们希望身体残疾的用户也可以使用我们的产品。” 但是当截止日逼近的时候,这句话会变成“你要知道,我也很想做好无障碍,但是考虑到现实性,我们实在没有办法花资源解决一个用户这么少的边缘情况
当我在成为一个全职的无障碍设计师之前,遇上这种态度我一般也就放任它过去了,但现在的我不会再容忍这种想法。
在这个岗位上550天,这是我学到的5件事。



1
所有人都在某些时候是残疾人
说到“残疾”,你最先联想到的是什么?大部分人想到的可能会是永久性残疾(permanent disability)——眼盲这种视觉障碍、耳聋这种听觉障碍、坐着轮椅/行动不便这种肢体障碍、或者是阿兹海默症等认知障碍。
即便是以永久性残疾的定义,世界上仍然每7个人里就有1个人有残疾(数据来自WHO世界卫生组织)。这代表了全球约有11亿残障人士
但是,“残疾”这个概念实际上要广泛得多。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个嘈杂的餐馆里吃饭,结果听不清对面的朋友在说什么。这就是情境性的耳聋。你有没有过不小心把手指划破,结果好几天不能用那根手指,或者最近因为疫情出门戴口罩,所以无法刷脸解锁手机?这些都是情境性残疾(situational disability)或临时性残疾(temporary disability)。
所有人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些情境性和临时性的残疾。
更多例子:
  • 开车的时候试图用手机:
    情境性的视觉障碍、肢体障碍、注意力障碍
  • 坐颠簸的公交/地铁:
    情境性的手指灵敏度障碍
  • 出国旅游语言不通:
    情境性的口头沟通障碍
  • 买东西时拎着大包小包:
    情境性的肢体障碍
  • 眼科散瞳检查:
    暂时性的视觉障碍
  • 骨折后打着石膏:
    暂时性的肢体障碍
  • 早上爆困还没喝咖啡:
    暂时性的认知障碍

在这些情况下,一个平时身体健全的人在使用你的产品(无论是实体产品还是线上产品)的时候都会有和残障人士一模一样的局限性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慢慢经历自然的身体变化 —— 我们会开始眼花、耳背、行动不便、脑力也会变得不再灵活。在视障人群里,有65%的人都是65岁或以上(WHO, 2012)。就算你现在拥有完美的视力,也不代表一辈子都会这么完美。
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在做科技产品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往往是年轻并且善用科技的用户。但是,如果作为产品创作者的我们,都不愿意去考虑老年用户的需求的话,等我们老了,谁会来考虑我们的用户体验呢?

2

无障碍的产品对所有用户
都是更好用的产品

无障碍设计,意味着对所有用户的包容,无论是有永久性、情境性、还是临时性的残疾。无障碍在任何产品里都不只是一个边缘情况 —— 它会影响到你100%的用户。
一个经典的概念是人行道斜坡现象(curb cut effect) —— 它指的是,为了残障人群设计的东西,往往能够帮助到所有人。
人行道斜坡指的是人行道和马路交界的地方做出的斜坡(见下图)。你一定见过人行道斜坡,但你可能从没意识到过它们的存在。在大部分国家,人行道斜坡都是法律规定的,目的是帮助坐轮椅的人出行。但实际上,它也能帮助到很多别的人 —— 拉着行李箱的旅客、推着婴儿车或自行车的人、踩着滑板/滑板车的人、推着手推车的快递送递员,等等。
如果你曾经拉着行李旅行过,你就一定是这个"无障碍设计"的受益者
人行道斜坡,照片来源:Nick-philly
人行道斜坡现象的例子还包括:
  • 打字机:最早的打字机是意大利发明家Pellegrino Turri为了让他逐渐变盲的情人能够在写情书的时候写出工整漂亮的字而发明的(措不及防的狗粮 😂)。 (资料来源:Bodine, Cathy. Assistiv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2013.) 众所周知,后来打字机成为了我们现在每天都会用的键盘。

  • 字幕:字幕是为了帮助听障人士看电视节目诞生的,但很多听力良好的人看视频也会打开它。在中日韩的综艺节目里,艺术字幕甚至起到了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你可能会发现中国的电视节目大多都有内嵌字幕,而别的国家比较少见 —— 这是因为中国方言非常多,普通话的节目很多人不易理解。

  • Email:Email是科技大佬Vint Cerf在最早开发互联网的时候创造的。开发出Email的很大一个影响源是,Vint Cerf自己有听力障碍,非常依赖于书面沟通。(资料来源:CNET)

另外,无障碍也是一面问题放大镜,能帮助你看到产品中潜在的问题。如果一个患有手抖症的人很难按到你的按钮,那么这个按钮有可能对于很多用户来讲都容易误触。如果一个有学习障碍的人说你的界面和布局很难看懂,那么这个界面有可能对很多用户来讲都太复杂。
当你投入时间和经历来解决残障人士遇到的问题时,所有人都能受益,毕竟,我们大家偶尔都需要一点点帮助

3

无障碍考量会激发创新

当我们遇到情境性或临时性的残疾的时候,这些问题可能没有严重到让我们想去做专门的设计解决方案。但是,对于有永久性残疾的人来讲,他们的问题并不是等一等就会消失的。
无障碍优先的思考方式,代表着把残障人士遇到的问题作为最高优先级的问题。当我们以无障碍优先的思路做产品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大家都会遇到但未被解决的问题,解锁别人从未考虑过的潜在使用场景,并以此为社会大众提供创新的产品、推动科技发展,也能给你的产品增加竞争优势。这就是人行道斜坡现象带来的巨大商机。
设计师在面对无障碍这种极端的局限性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望而生畏 —— 怎么能让一个看不见我的产品的人使用它呢?但是,当你解决了最难的难题的时候,一系列相关的更简单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比如一边开车/做饭/走路一边使用手机的场景。
如果盲人用户都能流畅无阻地使用你的产品,想想看视力健全的人用起来体验会有多棒?
图片来源:Rémi Walle, Unsplash
还有一个和人行道斜坡近似但相反的现象:一些原本为了给身体健全的人带来一点点方便的产品,往往能够给残障人士带来改变人生的巨大变化 。
  • 手机相机:低视力人群经常会把手机相机当做放大镜/望远镜使用,来阅读产品包装上的小字,或者用来看清远处的东西。比起单独买一个昂贵的扩视仪,直接用手机自带的相机要便宜方便得多。比起在公共场合使用一些看似奇怪的辅助仪器,直接用手机也更加不容易给用户带来歧视和偏见。

  • 语音助理和智能音箱: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这是偶尔会有点用的方便小物。我在做饭的时候,不方便正常操作手机,就会用Google Home。但是,盲人朋友们非常热爱语音助理和智能音箱。对他们来讲,直接用说的就能搞定很多操作,就不用在手机屏幕上摸来摸去找东西了,因为触摸式屏幕压根就不是考虑到盲人的设计,而语音交互就没有这个烦恼。这一点对于触摸屏幕有困难的肢体障碍用户也是一样。

  • 共享出行app:像滴滴这样的app,对大多数人都挺方便的,但是对于聋人/聋哑朋友,更是额外的方便,让他们不需要任何口头沟通就可以打车。我在旧金山还遇到过耳聋的Lyft司机。共享出行让原本没有办法当计程车司机的他得到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 无人驾驶:很多人非常期待无人驾驶,是出于想在开车上班的路上玩手机。但是,对于有视力或行动障碍、没有办法开车的人来讲,无人驾驶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程度的自由。Google的无人驾驶车辆,最早的演示也是邀请盲人朋友来做的。

每当我和有身心障碍的人谈起科技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总是非常正面的。科技赋能于残障人士,让他们能做到很多原本做不到的事情,能更加方便快速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必须操作,也能缩短他们和健全人之间的能力差距,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找到工作,过上自给自足、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
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盲人的就业道路还是往往只有盲人按摩师和街头艺人这两个选项?
我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机会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这些最前沿的技术,将会给残障人士的生活带来无法想象的巨大改善。科技可以成为盲人的眼睛、聋人的耳朵、无法说话的人的声音、行动不便的人的四肢。
你正在做的科技产品,是否有改变人生的潜力?

4

你对残障人士做出的假设
八成是错误的

有一个问题我经常被问到:我对残疾人没有任何了解,我怎么能给他们做设计呢?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残障人士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当我刚开始做无障碍设计的时候,我问了组里的盲人工程师:你们盲人平时都会用哪些app?我收到的仅仅是一个白眼:“你们用什么,我们就用什么。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我们啥都用。”
产品人会有这个理解差距,其实还是因为我们会去假设残障人士是一群陌生又遥远的、和我们不同的特殊群体,而不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有社交有梦想的人。
残障人士也是正常人、普通人,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点局限性而已。
我最反感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残疾人怎么怎么样、正常人怎么怎么样”。我们有什么权利,把残疾人认为是不正常的、不普通的人?
轮椅篮球比赛
图片来源:David Mark, Pixabay
大家也许很容易去假设盲人不拍照片、或者聋人不听音乐,所以摄影和音乐类的产品没必要考虑到无障碍。但是,这是一个巨大的盲区(pun intended)。
基于一些毫无缘由的假设,就拒绝给某些用户提供服务,非蠢既坏。
这是我从调查研究中学到的事实:盲人也和明眼人一样喜欢用相机记录和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聋人也和听人一样喜欢用身体感受音乐带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健全人和残疾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我们感知、接触世界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你我都不会飞,但你不会因此说我们是残疾人。因为没有别的人会飞。但是鸟会飞、狗的鼻子能闻到一公里以外的味道、蜜蜂能看到紫外光的颜色。那么和动物比起来,所有人类都是残疾人吗?当然不是,我们只是感知世界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这一点,对于身体能力不同的人是如此,对于不同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年龄、性别、信仰等等的人,亦是如此。
我们之所以把眼盲视为一种残疾,仅仅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盲人。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4%,而是世界上有94%的人都有视觉障碍,那么我们平时生活的环境和建筑、我们的电子产品和软件,会有哪些不一样?

5

越早考虑到无障碍,
产品开发就越省事

在很多团队里,我看到的无障碍开发模式(如果有的话)都是以合规为目的进行的无障碍工作。意思是,往往是在产品开发最后,才去检查是否符合一些指定好的无障碍规范,符合了产品才能上线。
这种为了迎合规范而做的无障碍处理方式,最大的痛点就是:无障碍问题总是在产品开发的最后才被发现。这时候,大家都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工作、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设计和开发资源,往往想改也改不好了。
越晚捉到bug,修正它的代价就越高
图示来自Ron Patton的书 "Software Testing"
当产品开发完毕后才发现无障碍问题,往往剧情会如此发展:团队没有时间和精力为了无障碍而从头修改设计,出于对无障碍的不了解和不重视,设计师和工程师也丝毫不想返工,这时候大家只好掏出一版勉勉强强能够及格过关的临时解决方案,好达到无障碍规范的最低标准。(且不用说,很多公司压根没有无障碍规范了。)
这种蒙混过关的解决方式,不光对产品团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用户也没有得到任何实际好处 。
在我的团队里,我正在推行一种我称作 无障碍优先设计 (accessibility-first design) 的模式。这个意思是,在构思产品、脑暴的最初阶段,就考虑到对无障碍具有包容性的使用场景,和无障碍的用户人物志 (persona)。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持续应用无障碍相关的设计准则。
一个比较简单的入门方法,就是在你的几个首要使用场景中,加入一些常见的情景性残疾,比如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一只手拿着购物袋另一只手在用手机等。
当你从设计的初期开始就保持对无障碍的重视和考量,就能避免后期遇到疏忽导致的无障碍规范问题,你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不需要来回返工、你的QA质检团队不需要记录报告各种各样的无障碍bug、你所有的用户也都能享受到更实用、更方便的产品体验。这是个大家都能赢的局面。
想想看,你如何能在你的团队中推广无障碍设计的考量?

过去的1年半里,通过做无障碍设计,我也获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个人好处。

1

我能以比平常高三倍的效率获取知识

图片来源:Juja Han, Unsplash
我在安卓无障碍团队负责的产品之一是TalkBack,这是安卓原生的屏幕阅读器。屏幕阅读器是一种盲人专用的软件,它可以读出屏幕上的所有内容,帮助盲人不用看就能了解屏幕上有什么。盲人一般都是用屏幕阅读器来操作手机和电脑的。
听语音是个一维的、线性的信息获取方式,所以它的效率会比在二维平面上阅读文字要慢(文字可以跳着阅读,但是语音只能逐字按顺序听)。为了弥补效率上的差异,盲人朋友们往往会把屏幕阅读器的朗读速度调得很高,大概是日常对话速度的3到5倍那么快。
在给TalkBack做设计的过程中,我也慢慢习惯了快速听语音,现在基本能以3倍速听。要知道,英语还不是我的母语。(注:我的工作环境是英语)
现在,无论是密集度多么高的信息 —— 教学视频、演讲、网课,我永远会以最高速度播放。一般最高就只有2倍速,不过我很希望能有3倍速的选项。这代表着,一小时的演讲,我半个小时或者更快就能听完。这给我节省了不知道多少时间。
相关视频:盲人怎么用手机?- 雷科技 via 哔哩哔哩

2

我找到了很多能帮助到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工具

之前也提到了,每个人在某些时候都有残疾。在做无障碍工作的同时,我了解到了很多能够帮助到所有人的无障碍工具。
  • Live Transcribe (我负责的产品,用语音识别帮助聋人听写对话):我在开会时会用它来记笔记,也会用来和英语不是那么流利的同事交流。

  • Sound Amplifier(另一个我负责的产品,帮助听障人士的语音扩大器):我会配合蓝牙耳机使用,这样在另一个房间里也能听清电视的声音。

  • 我帮助过视力下降的人(比如同事的老年家属)找到相关的视力设定,像是大号字体、大号图标,还有放大镜功能。

  • 很多人喜欢黑暗模式,但是很多app还没有支持黑暗模式。其实在安卓的进阶无障碍设定里,可以强制所有app使用自动黑暗模式(这是帮助畏光症的功能),我帮助过很多人找到它。


3

我不再畏惧变老或变残疾

图片来源:Josh Appel, Unsplash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之前一直有一个隐藏的恐惧,就是担心我哪天万一失明了,或者手指不再灵活,我还能怎么生活和工作?也许很多人都有这份恐惧。
但是,我不再有这种无聊的恐惧了。通过了解无障碍用户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现在对各种辅助工具和适应方式了如指掌。
如果我明天出事故失明了,没问题,需要的辅助工具我基本都会用,我也知道作为盲人怎么能继续享受一个积极向上的、有意义的人生。如果我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变化慢慢开始下降,我也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安全感和自由感,是非常令人安心的。

4

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演讲者和知识共享者

我在上海User Friendly大会举办的无障碍设计工作坊
我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鼓励别的设计师和科技从业者去重视无障碍,所以我经常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动员群众的运动人士和科技evangelist的身份。
这个身份催促我去磨练我的演讲、叙事、和谈判能力,也通过这些自我进步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设计师和沟通者。
另外,为了安利无障碍设计,我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分享,在公司内外和各种研讨会举办演讲和工作坊,参与了一期UX Coffee的设计播客节目,还在撰写像这篇一样的分享文章。
这些改变都给我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驱动力作为一个拥有一定无障碍知识的人,我自己能做到的非常有限。但是如果我把我学到的东西分享出来,鼓励更多的人关心无障碍、并采取行动,我的影响力也会指数增长。
希望有一天,我回过头能够看到,在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包容更友善的道路上,我踏出了小小的一步。 //下面知乎链接已断,请按专栏名搜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